向时代提问-04:在探索外太空和开发地外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

时间: 2025-03-22 18:18:54 |   作者: 爱游戏平台

  空间探索与国际合作:在探索外太空和开发地外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各国应如何协调和合作以支持

  :这方面的国际合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议题。和所有类似的问题一样,这里是个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即所谓跨越层次的博弈问题。这需要新的博弈论的思路。我在众多问题上感受到今天的博弈论需要新的突破,即研究跨越层次的博弈,不一样的层次的主体之间的博弈的规律,似乎至今没有好的办法。此问题是又一个例证。期待!!!

  :新太空探索目前来看还是有非常强的国家实力门槛的。在现实应用看来,太空探索是被垄断化和竞争化的。国际上应该建立公平的合作机制,包括思考外太空的合作模式、减少私利和资源竞争行为,应提倡技术与知识共享,思考太空的生活方式。同时,推进新太空的探索并不是一个勇往直前的道路,而是应该推行技术的民用化,提高地球生活的场景与产品的优化。

  :太空合作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可能有一个互补的机制。但是现在的空间探索和国际合作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呢?就是探索外太空或者是开发地外资源,是在去争夺一个未知的资源。这个消耗的成本是很巨大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对外太空的探索本身又会增强探索者在地球上的军事能力。所以在缺乏互信的情况下,其实就是很难有有效的国际合作的。

  所以暂时来看,如果是在中美地理政治学冲突加剧的情况下,一方面可能会延续当前的这种两极化的趋势,中国是一极,美国和他的盟友是一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的话,如果资源的耗费本身非常大的话,也是有可能是在国际的地理政治学冲突缓和的情况下,将来会有更多的太空合作。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观察点就是,将来的外太空开发或者是太空航行探索是要载人还是不载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从现在来看,载人的成本过高,那么不载人的话,尤其是有AI系统等等这些之后,其实它的成本是比较低的。所以一个是载人,再一个是货运量,包括航天器的能耗问题等等。我觉得是不是通过马斯克那种探索会大大地减少相关成本。如果成本降低下来,可能这种探空间探索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当然,也就顺带着国际合作会有更好的前景。

  :在地外资源开发方面,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是实现和平利用、资源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许多国家和商业组织正去参加了,但无序竞争、技术垄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国际社会需要更加公平、公正和更负责任的太空资源利用。

  一方面,可优先考虑在全球成立一个类似“外空资源管理局”的机构,代表国际社会监督和管理地外资源开发项目,确保小国和发展中国家也能参与并获益。机构可协调国家、商业组织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资源开发活动,防止垄断,并推动技术和知识的共享。

  另一方面,各国需在空间探索和资源开发的数据上公开透明,通过全球数据库共享资源勘测结果、探测技术和太空基础设施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资源浪费。外太空探索方面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需要在公平分配和科学发展中找到平衡点,通过国际协议、透明共享机制和多边合作在地外探索中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太空的空间资源划分需要有全球性考虑,避免部分发达国家先行发展并控制。

  :太空探索本质上是人类文明从地球文明向宇宙文明跨越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人类文明在认知层面的升维。从卡尔·萨根的宇宙观来看,太空探索正在重塑人类的“地球意识”,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当我们凝视浩瀚宇宙时,地球上的国家界限显得这么渺小,这种认知转变应该引导我们建立一种超越国家利益的“宇宙伦理”。更深层的问题是,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我们是应保持地球文明的价值体系,还是需要建构一种全新的宇宙文明价值观?这种文明形态的转变,可能比资源开发和技术突破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探寻太空资源的同时,如何确保国际间的合作公平与资源分配,成为未来的重要议题。资源开采的规则需要以全球共识为基础,避免先行开发者垄断太空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确保太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并推动公平分享。我们不仅应关注短期的经济利益,更应建立长期的规范和协调机制,使太空探索成为解决地球问题的途径,而非加深资源不均的危机。

  :如果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是科学性的,那么原有框架可持续;如果是商用,这个很难通过合作机制管理。会像大航海时代或者工业革命一样,既有激动人心的进步,也伴有各种弊病,甚至罪恶。

  :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相似于人类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接踪而来的是殖民化。回望、检讨这一段历史,特别是结合民族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殖民化是推动工业化、现代化的一个过程,而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往往是民族独立了,人民并没有解放、更没有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都停滞下来,呈现一个逆现代化的过程。由此参照,特别是探索太空的未来,是以整个人类为一体,前队带后队,不必过多强调国家、民族太空资源的公平性。

  人类的太空计划虽然是最宏观的视野,但却应是最微观的个人考量,因为,确实暂时跟任何一个个体没什么关系。

  :竞争与合作始终是人类文明的双重旋律。在探索太空、开发地外资源的征程中,竞争不可避免,也无需回避——适度的竞争压力恰恰是进步最好的催化剂。回望历史,人类探索宇宙最辉煌的篇章就在在冷战时期:那时的人们,仅凭今天看来极为简陋的设计、普通的材料和真空管计算机,就完成了人类跃入太空的壮举。

  如今,随着航天技术日新月异,崭新的太空时代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但恶性竞争甚至有可能扼杀人类探索宇宙的希望——设想一下,若大量军事活动在近地轨道肆意展开,产生的太空残骸不仅会大幅度的增加未来发射任务的难度,更可能引发可怕的连锁反应,危及所有在轨运行的航天器。在地球上,我们大家可以各自为政;但在太空中,我们一定要先是朋友,再是对手。

  :外太空探索,和人类航海大发现等一切探索一样,先入者先投入先获利。所谓资源公平分配与利用是伪命题,因为空天的资源是相对无限的。基于空天对于人类存在与发展意义的共识,是需要先行者的积极探索与引领,未来国际太空合作的趋势,取决于合作者之间对于协作必要性的需求与分工。

  :人类向太空探索才刚刚起步,当前讨论什么太空资源利用、公平公正公约还为时尚早。先发展,让一部分人、一些国家先进入该领域,享受到创新科技的红利,是整个人类社会更大投入科学技术创新,开展航空航天以及太空科技良性竞争的基础。站在地球我们还能够区分出南北方、东西方、各大洲、国家和民族;站在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更宽广的宇宙领域,人类何其渺小。

  与其讨论该怎么样讲求公平,不如讨论多一些合作和发展,而这种合作和发展也要尊重各自的文化选择,适当的竞争反而是促进发展的合理机制,短期的领先获利,也能刺激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在太空探索领域、在人类科技的发展前沿更高效地投入,才能更快速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们鼓励一切向太空探索领域的发展,同样也支持一部分人在太空探索领域获得更领先的优势。

  未来的规则一定是由未来的人来制定,我们既不需要替古人担忧,也不需要为未来的人类操心,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开始,开放心态,合作共赢,竞合发展,造福人类。

  :这其实就是个外太空殖民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地球上的母国还能完全控制太空殖民地的情况;二是地球上的母国不能完全控制太空殖民地的情况。第一种情况下才能考虑有效的国际合作,以力图公平分配资源;第二种情况下,太空殖民地会自立门户。

  :在现行社会体制下,这一问题根本没办法协调和解决。但人类对外太空探索的技术发展谈何容易,一些小打小闹的措施和进展,还仅仅处于试验性的、空想性的天方夜谭水平。也许在百年之后的将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才有机会有一个全新的气象。当时,人类的文明体制演变到何种程度还是一个问号。如果演变的合理,任何新技术都会给人类带来福祉;如果演变的不合理,则必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几乎无解。强者愈强。地球仍有弱小国家的立身之地,宇宙没有。强者之间在博弈中形成妥协,有限合作,互相制衡(如同核武器国家之间,但国家数量更少)。

  :以可预期的将来看,这种合作难以完美展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有可能让位于数字化技术的深化。包括宇航本身,也会融合众多的数字化技术。

  :在互联网之前,个人的财产以私有形式保有独占的、排他的方式,一般来说,家庭里的一些资产是家庭共有的,比如汽车、自行车、桌子、凳子、厨房、锅碗,也有个人私有的,衣服、毛巾、鞋子;互联网之后,汽车、自行车等一些工具在家庭之外,也是共有方式的。在社会逐步发展之后,全球化程度慢慢的升高,太空合作显然也是一种共有方式的合作,而不是一种静态的资源分配。

  :太空问题是人类将要面临的全新话题,不过这一个话题将引发地球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来思考。因为太空反观地球,人类会有新的觉悟,这个觉悟将促进一套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这方面要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思想支撑。

  未来太空合作的趋势,呼唤人类把握事物发展的整体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整体规律来处理公平问题是根本出路,现在按照形式逻辑排中律的思维方法存在根本的缺陷,关于事物整体发展的规律就是与“排中律”对应的“致中和”,因此研究矛盾即阴阳之道将是人类一切合作的基础。

  :“防止太空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这个是同“问题三”一样的伪命题。试问:什么叫分配?“分配”这个词的主语是谁?如果存在分配,谁是那个负责分配的人?谁有资格对资源进行分配?使用这个词,本身就是计划思维,暗示着全社会需要一个中心化的人或者组织来负责对资源的分配。

  如果我们愿意放弃计划思维,不使用“分配”这个词,那么应用什么词?我想可以是“规则”。正确的问题应该是:在太空资源的竞争中,我们该遵从什么样的规则?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惩罚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

  经济学说:资源最终会去到最能发挥该资源价值的人手里。如果大家认可这个说法,那么我们考虑的就是怎么来降低交易费用,让资源尽快去到最能发挥该资源的人手里,以尽快尽可能地发挥该资源的最大价值。很显然,这个思维模式远高于所谓“如何分配”的计划思维。罗纳德·科斯说:假如交易费用为零,产权初始配置不重要。就是说资源的“分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越低,这个“初始配置-分配”就越不重要。

  最后,再强调一下“分配”这个奇怪的词。我们常说的“收入分配”、“二次分配”,是翻译错误,其英文是:income distribution 和redistribution,这两个是统计学概念,应该被翻译成“分布”,“收入分布”和因为税收的介入而导致的“收入再分布”。由此我们就能够理解,交易完成时,income distribution就发生了。把“分布”翻译成“分配”,暗示着好像存在一个中心化的人或组织,由他/它来负责安排资源,好像是他/它分配完资源之后,你们才去利用拿到手的资源去使用、去交换。

  希望苇草智酷的大师们,不要陷入这个低级的陷阱里。走出这个陷阱,脱离中心化的思维模式,才有机会理解现代文明的现象,才有资格去解读现代文明背后蕴藏的思想和规律。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是思想的边界。看到苇草在语言方面如此不慎重,深感失望。

  :在探索外太空和开发地外资源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任务。以下是一些关键点,它们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

  1、国际法律框架:首先,需要一个国际法律框架来指导外太空资源的开发活动。《外空条约》等国际公约和条约为外空资源开发提供了根本原则,但要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中国政府提出,应明确不得对空间资源据为己有,并鼓励开展以科学调查为目的的空间资源活动。这强调了资源的共享性和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2、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主张利用多边机制探讨并建构太空资源开发规则,允许航天大国与技术不发达国家进行利益博弈,并慢慢地发展与完善相关规则。这种合作机制可以平衡各方利益,划分明确的权利义务,并共担风险,避免恶性竞争。

  3、透明性和信任:增强外空资源开发活动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是构建国际法律机制的关键。这包括确立外空资源开发通报机制,要求各国及时向其他几个国家通报其开发活动,以增进合作和互信。

  4、公平配置和共享:国土空间资源的公平配置逻辑也适用于外太空资源。这要求确保资源权益的全过程公平共享,实现资源价值增值的“机会公平”和资源利用的“规则公平”。

  5、技术和投资门槛:中国作为航天大国,应当参与并引领太空资源开发的管理活动,特别是在具有较高技术和投资门槛的资源开发领域。

  6、国内政策与法律:中国应及早颁布国内太空资源开发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促进相关实践与技术发展。

  7、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和认识:各国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应促进和便利开展国际合作,使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航天国家都能够执行本准则。国际合作应让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学术部门参与,尤其是在公平和可以相互接受的基础上交流空间活动方面的经验、科学知识、技术和设备。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大家可以朝着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外太空资源开发国际合作机制迈进,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同时促进国际合作和和平利用外层空间。

  苇草智酷(全称:北京苇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思想者社群组织。通过种种形式的沙龙、对话、培训、丛书编撰、论坛合作、专题咨询、音视频内容生产、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互联网思想者大会,苇草智酷致力于广泛联系和连接科技前沿、应用实践、艺术人文等领域的学术团体和个人,促成更多有意愿、有能力、有造诣的同道成为智酷社区的成员,共同交流思想,启迪智慧,重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