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货太值了!“双十一”你打算囤吗?

时间: 2024-03-27 16:45:30 |   作者: 茶马古道系列

  不久前,华为新款手机Mate60 Pro发售,其优越的性能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被网友称为“国货之光”。事实上,近年来国货崛起的背后,除了消费者的情怀加持,也有对价格与品质的再审视。只有当品质与价格匹配时,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肯定,一味地把“情怀”当作老本,只会消耗殆尽品牌的价值,最终被市场淘汰。

  近些年,国潮热持续升温,国货频频走俏市场,小到日常的生活用品,大到顶尖的科学技术创新,这些标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年轻人中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国潮“飓风”,这种“跟风”现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国货兴起,是国货本身的实力和魅力。当年国民女神“老干妈”爆火,靠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好口味和高品质。蜂花能一夜翻红,便是保住了一颗为广大购买的人着想的真诚之心。在坚守质量的基础上,它们也力求创新,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国货纷纷搞起花式营销,茅台酒和瑞幸咖啡联名,全民为之狂欢,持续刷屏。

  国潮勃发,是大国崛起的时代剪影。时代的更迭,历经沧海桑田。曾经很多老牌国货因为时代的局限,逐渐落寞,甚至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影响力不断的提高,新兴科技不断精进,终是扭转了大众对于“中国制造”的固有印象。华为锐意进取,5G领跑全球,各式黑科技层出不穷。比亚迪以创新为本,亮相慕尼黑国际车展,引人瞩目。国潮的兴起,是国家腾飞的标志。

  国潮涌动,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国货当道,背后折射的是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故宫文创与民间传统文化高度碰撞,吸粉无数。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的萌芽,促使汉服出圈。国潮的崛起,既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新诠释。

  如今,国货不再是老土、过时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国际时尚风向标,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跟着国货浪潮,一起“追风”去。

  当“遥遥领先”成为国货之光的新梗时,环视自己的身边,已经不知不觉被国货填满。吃穿住行方方面面,对“洋货”也没有了滤镜,国货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记得小时候,谁家有一台进口电视机都是值得骄傲的事。在众人的心中,日本货、德国货是品质的保证,而国产货总是被诟病用一段时间就坏了,经常要维修等等。直到智能手机开始慢慢普及,拥有一个苹果手机成为了年轻人的高端配置。

  但是中国传统品牌、自主品牌的逆袭之路,让过去的认知和行为在近几年内彻底颠覆了。老牌国货物美价廉、老祖宗的配方让年轻人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精深。新兴品牌则在不断地精进中,从技术、设计、包装、销售,都以市场化的手段对产品做迭代更新,加上直播销售平台的出现,为国货崛起添了一把旺火。

  现在自己家里的小家电已经全部换成了小米国货品牌,一方面源于设计的简约,一种原因是价格实惠,可完全在品质和价格中获得平衡。从家庭用车到家庭电器,从孩子的玩具到大人的日用品……走进千家万户的国货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

  而我相信这只是国货崛起的开始,从过去吃了低价与低端的亏,到对品牌的坚守,国货走过了艰难的求生之路,也认识到唯有创新和发展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在赢得国内消费者的同时,走出去也成为国货的下一个目标。而要获得国外的市场的认可,国货唯有不停向前,打牢产品根基,讲好中国品牌故事,锻造核心竞争力,才会迎来高光时刻。

  说起国货,不得已提中国传统经典服饰——旗袍。身着一袭旗袍的东方佳人,立如芍药、坐如牡丹,不觉染就岁月芳华,美得风情万种、不可方物。

  脱胎于满族袍服的旗袍,经过现代剪裁,融入精美的刺绣、斑斓的盘扣,被赋予新的生命。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主人公似乎都偏爱穿着旗袍出场,摇曳的裙角,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电影《花样年华》更是用镜头演绎旗袍的极致美学,以此勾勒爱情的隽永含蓄。

  在第四届进博会的“非遗展厅”,名为“蝶聚”和“翩跹”的两款海派旗袍让人眼前一亮。两件旗袍分别选用纯手工染色的渐变面料,各刺绣了100只形态各异、振翅飞翔的蝴蝶,展现灵动的东方风韵。在旗袍的袖子、下摆等细节处理上,设计师借鉴了西式晚礼服的元素,在款式上进行了改良,传统工艺与新兴设计的巧妙结合,美观又实用。

  出去游玩,你会发现,大街小巷爱穿旗袍、汉服的女孩子慢慢的变多。今年夏天,我也入手了一款藕荷色的空气纱感旗袍,上身效果让我很惊喜,自带一种复古飘逸的氛围感,改良款的设计对微胖身材很友好,主打舒适又好看,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撞衫。

  前段时间,登陆上海时装周的嘉定本土服装品牌“荷木HEMU”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整场大秀将宋代水墨丹青、古朴瓷器的典雅之色,幻化为现代服饰语言,打破了西方主导审美的时装秀场大环境,呈现国货品牌的独特创意。以衣为媒,期待有形有色、有风有骨的东方服饰之美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在老上海人的心里,老弄堂的弹硌路、街头巷尾的公共电话、凤凰牌自行车……都是不可磨灭的儿时记忆。这些记忆之中,百年企业“上海制皂”一定占据一席之地。

  一块小小的香皂,好似一台微型录像机,记录了普通人家的小故事,也见证了时代记忆的变迁。

  童年时,上海制皂承载的是对家的依恋。它是爸妈经常带回家的劳保用品,也是日常洗衣必备品和孩子们的洗澡专用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蜂花檀香皂,造型古朴的赭石色包装纸上印有蜜蜂碎花图案,黑色腰封十字缠绕,外加一个金色奖章贴图,极具东方韵味。妈妈习惯将未拆封的蜂花檀香皂放进衣柜中熏衣服。久而久之,衣服也带上了典雅浓郁的檀木香。每逢周一,穿上香气飘逸的校服去上学,我的心情都会格外愉快。这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和柑橘果香,就是家最初的味道。

  学生时代,上海制皂记录的是一代人的杀菌消毒记忆。每次放学刚进家门,妈妈总会唠叨一句,“快汰手(快洗手),肥皂涂一涂。”那时候,站在上海硫磺皂前的我总是好奇,为什么这块黄色的肥皂闻起来臭臭的,但却洗得特别干净,闻着硫磺皂的味道总让人感到安心。

  长大后,上海制皂代表着与时俱进的国潮复兴。在守住经典的前提下,上海制皂也开始走起“时髦”路线。打破固体肥皂的常规,研发推出了全新的洗护产品——上海药皂硫磺温泉液体香皂。摇身一变后的液体皂既保留了硫磺的灭螨抑菌作用,又解决了异味问题。就连一贯追求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也在使用后被它“圈粉”,液体皂迅速成为了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的“种草爆款”。

  如今,打开上海制皂的官网,产品线上新了一系列“兄弟姐妹”:驱蚊皂、洁面硫磺皂、除螨洗衣液、儿童洗手泡沫,还有跨界引入故宫藏品元素的香氛产品……当传统国货遇上潮流,纷纷改头换面玩起了“新花样”,全方位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多元化需求。

  用着上海制皂的我们这一代人长大了,而这个品牌依旧坚挺,创新之路从未停止,把一块小小肥皂的生命力延续到了今天。从“上海制皂”到“上海制造”再到“上海创造”,老牌国货带给我们太多惊喜,我也期待着记忆深处的那缕香气能够代代飘散。

  有底蕴的好货总能在时光中屹立不倒,让人念念不忘,而有口皆碑的国货品牌是让人毫不犹豫下单的放心保障。上海人从小便逛豫园、城隍庙,那是国货最为扎堆的地方,小时候被父母带去逛城隍庙时,总会被各种各样的稀奇货吸引目光,小商品摊子让人眼花缭乱,而我最钟意的,是那把藏着古韵的梳子。

  说到木梳,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谭木匠这个牌子,对谭木匠的信任和放心是:只需要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款式,质量上的问题无需多虑。水黄杨、梨木、紫檀木、白角、黑角,古色古香的墨蓝色布巾上一一摆放着不一样的材质的梳子,入手即是温润如玉的触感。每把梳子的样式也有不同,梳齿有疏有密,皆看个人喜好选择。

  从小家中就一直使用着谭木匠的羊角梳,淡黄色的梳子十分趁手,轻巧又好看,细密但圆润的齿梳在头皮上按摩得十分舒服。从上幼儿园时由母亲攥着梳子给我理顺头发扎起小辫子,到我学会自己为自己梳个漂亮的马尾,谭木匠的那把羊角梳陪伴着我逐渐成长,而它身上也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让这把梳子更显古朴温润。

  高中住宿是我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我们又一次去逛了城隍庙,在谭木匠买了一把黑檀木梳。它陪着我去了学校,成了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晨起唤醒困倦的我,睡前安抚疲累的我,每当用到这把黑檀木梳,心里总有一股暖流,它承载了对家的依恋。

  一把好梳子就像一位亲密的家人,谭木匠陪伴了我多年的时光,这个老牌国货就如它的产品一般历久弥新,我期待着它能陪我更久,就如那些美好的记忆。

  有很多国货还是挺好用的,价格实惠、品质过硬。美加净、郁美净、蜂花、百雀羚都是我喜欢的国货。——六六

  国货正在崛起的路上。最近入手了国产的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必须得说价廉物美,让我对国货越来越有信心了。——茉莉奶白

  用现在的眼光来打量老字号,经过大浪淘沙存留到现在的品牌,所拥有的不单单是一个IP,品牌里有沉淀的历史资产,才能在有机会时,转化成创新产品。——金逸飞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虽然经历过“要买就买进口”的时代,但国货几十年、上百年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却也潜入了意识。——cmihf

  年轻人选择国货和老字号,是持续地为情怀付费吗?并不是。便宜好用,又有个性才是他们埋单的原因。——一块糕点

  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文化自我认同感不断的提高,国货受到慢慢的变多人的关注。这是机会也有压力,只有夯实产品的质量,不停地改进革新,才能最终脱颖而出。——baibai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