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2-11 00:25:32 | 作者: 茶马古道系列
程华是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老校长。今日,他走进了解的学校,看到孩子们兴奋地跑来跑去时,不由慨叹似乎回到了很多年前——在这个学校,每一年的最终一个上学日,孩子们都会迎来他们最等待的“中国人过中国节”游园会。令人欣慰的是,这个节,一过便是19年。
动画、科技、美食、游戏……游园会主题五年一轮回,保证给每个孩子五年不同的体会。和小伙伴挤在一同研讨皮影戏的暗地隐秘,听旧式爆米花机在操场宣布“嘭”一声巨响,嘴里塞着、手里捧着、兜里揣着玩套圈、跳房子、投壶等传统游戏赢来的美食和奖品……时刻虽然在悄然消逝,但年复一年的坚持,让一届届卢一娃具有了相同的“团体回想”。
今日的学校主题是“阿拉屋里来白相”,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带领孩子们来一场穿越之旅。成衣铺、烟纸店、剪发店、中药铺、本帮菜馆、典当铺、石库门老房子……在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协作下,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一间间教室变成了一个个具有稠密上海滋味的店肆,“红房子”“新雅”“杏花楼”“国际饭店”被“复刻”了出来。旧式保温瓶、旧式花瓶、旧式台钟……琳琅满目的老物件,齐刷刷在学校露脸。有爸爸和妈妈笑言,一个个教室的场景,比时下热播剧《繁花》营建的老上海风情也不差。
二(3)班教室里,哈尔滨食品厂“二(3)分厂”生意兴隆。一侧是传统的货台,另一侧则是时尚的网络直播间。“这样做才能够直观地让孩子们感到商业的改动、社会的开展。”男孩张稼荣的妈妈宋女士说。她坦言,身为80后,在和孩子们一同预备教室安置时,自己的儿时回忆也被唤醒了。“看,孩子们自己定价牌,手写了价签,咱们还一同学了怎样包三角包,一同去找家里的老物件。喏,你看,这个水壶便是咱们小时候爸爸和妈妈去单位‘拷’盐汽水回家的,很怀旧。”宋女士较为慨叹,这场年度大戏,也给了爸爸和妈妈和孩子一次同享幼年的时机。在直播镜头前,校长吴蓉瑾则为儿时游戏“带货”。“啪”的一声,70后的她拿出了儿时功底,把三张“卷烟牌子”悉数翻了面,引得一群小男孩摩拳擦掌,预备向她建议应战。
“没想到,孩子们这么精干,很有姿态的!”两名来自光亮邨的点心师傅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做豆沙酥饼。“咱们在学校云厨房学过包饺子!”“我平常在家里擀过皮!”孩子们众说纷纭地展现自己的技术。
二(8)班教室化身“云报社”,报摊前人来人往。对10后小娃们来说,泛黄的《申报》只在电影电视里见过,竖排的方式很别致。《新民晚报》可就了解多了,三(4)班女孩许潇雨告知教师,“这个咱们家里有,每天我也看的!”翻完报纸,小姑娘被一旁的拓印招引,持续陶醉油墨香。吴蓉瑾认出了小姑娘,本来,小许的爸爸是她的第一届学生。看着一届届孩子们长大,看着小许这样的“卢二代”回到了学校,而传统未曾改动,她觉得,那便是传承的含义。